长护险试点城市大盘点:你的城市能领多少钱?报销比例差多少?

长护险试点城市大盘点:你的城市能领多少钱?报销比例差多少?插图

长护险试点城市大盘点:你的城市能领多少钱?报销比例差多少?

咱们今天来聊聊长期护理险(长护险)试点城市那些事儿。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长期护理险这个“第六险”越来越受关注。很多人想知道:我的城市在试点范围内吗?参保范围、筹资标准、待遇水平到底有啥不同?这篇文章就带你一次搞懂全国长护险试点城市的政策差异,帮你看看自家门口能享受啥福利。

一、试点城市布局:从星星之火到全国示范

长护险试点已经推进好几年了,目前全国有多座城市参与其中,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示范城市引领改革
青岛、南通、成都等城市凭借其成熟的制度体系,在2025年被确定为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转型示范城市。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是试点起步早、覆盖人群广、服务模式成熟。

例如,青岛从2012年就开始自行探索长护险相关制度,已构建了“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的整合式服务模式,并率先实现制度城乡全覆盖。截至2025年,青岛已累计支付长护险资金63亿元,服务保障了16万重度失能失智人员。

南通则在2015年就在全国率先“破题”,建立“第六险”——照护保险制度,致力于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经过10年探索,南通已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医养结合、医护结合”的制度体系,全市有13万失能人员得到有效保障。

更多地区加速推进
除了这些示范城市,更多地区正在加入长护险推广行列。江西省在2025年10月公布了《江西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征求意见修改稿)》,计划到2028年全省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绍兴市也从202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绍兴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昆明市则从2025年6月起,将省本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纳入昆明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行“同城同待”及“并轨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的创新实践尤为突出,他们制定了全国首个覆盖全龄段未成年人的失能评估标准,将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填补了国内空白,率先实现参保群体全龄覆盖

二、参保范围对比:谁有资格享受保障?

各试点城市在参保范围的设定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上遵循从职工医保参保人员起步,逐步扩大覆盖面的路径。

职工医保人员普遍优先覆盖
昆明市的长护险制度目前覆盖昆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以及云南省本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

城乡居民逐步纳入
绍兴市在2025年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时,直接将参保对象扩大到绍兴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成都市则系统性地推动长护险覆盖范围从城镇职工向城乡居民、从照护服务向辅助器具梯次延伸,实现了参保群体全龄覆盖

江西省的计划更为明确:2025年底前,省本级、南昌市启动就业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6年底前,全省所有统筹地区实施就业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7年起,逐步将未就业人员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范围;2028年底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全省全体人员

三、筹资标准差异:钱从哪里来?

长护险的筹资机制是制度可持续运行的关键,各试点城市探索了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但具体标准不尽相同。

单位与个人共担是主流
昆明市的规定是,在职职工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分别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的0.2% 缴纳;退休人员则由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月8元

江西省的方案中,单位职工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按月缴纳,费率为0.3%,单位职工费率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同比例分担,均为0.15%。

定额筹资模式
绍兴市采用了不同的思路,起步阶段长护险保费按每人每年90元的标准定额筹资。其中,在职职工、退休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均由个人账户和医保统筹基金各承担45元;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的长期护理保险费,每年由个人缴纳30元、政府补贴60元。

多元筹资渠道
成都市构建了“个人、单位、财政”多元筹资、责任均衡的机制,确保筹资水平与各方负担能力相匹配。截至2025年6月底,成都市累计投入补助资金10.1亿元,为制度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四、待遇水平比较:保障力度有多大?

长护险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保障水平,各试点城市在支付比例、支付限额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即使是同一城市,不同参保人群、不同护理方式也适用不同标准。

支付比例差异显著
江西省的方案根据参保人群和护理方式设置了差别化支付比例:未就业人员在机构护理的,基金支付比例为50%左右;社区护理和居家护理的,基金支付比例为55%左右。就业人员在机构护理的,基金支付比例为70%左右;社区护理和居家护理的,基金支付比例为75%左右

绍兴市的待遇标准则与失能等级挂钩:选择机构护理的,支付比例统一为70%,但最高支付限额按失能等级划分:重度失能I级人员40元/床日,重度失能Ⅱ级人员50元/床日,重度失能Ⅲ级人员60元/床日。选择居家护理的,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按可享受的服务时长进行支付,重度失能I级、Ⅱ级、Ⅲ级的人员,享受的服务时长每月分别不超过20、25、30个小时,符合规定的费用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80%,按75元/小时结算。

成都市的特色做法
成都市建立与参保群体、失能等级、护理方式精准挂钩的差异化支付标准,并对远郊农村地区护理服务支付标准再上浮20%,有效破解农村服务资源短板。截至2025年6月底,成都市正在享受待遇人员超12万人,其中60岁以上失能老人占88%。

五、国家层面加速推广:未来趋势已明确

从各试点城市的经验和发展规划来看,长护险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步伐正在加快。

制度定型加速
国家医保局选定青岛、南通等5个城市作为国家长护险转型示范城市,标志着长护险制度从试点探索进入标准化定型的新阶段。这些城市的经验将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全面实施时间表明确
江西省的计划反映了全国长护险推广的大趋势:到2028年,全省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这与其他省份的步调基本一致,预示着未来几年长护险将在全国广泛铺开。

商保对接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并全面开展人寿保险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业务。这意味着商业保险将与社保长护险更紧密地结合,共同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

结语:关注本地政策,提前规划养老

总的来说,长期护理险试点城市虽然政策各异,但都在朝着覆盖全民、保障基本的方向努力。从各地的实践来看,长护险确实能大大减轻家庭负担——成都的数据显示,长护险平均降低失能家庭照料经济负担44.31%、延长失能人员生存时间2.08年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关注本地医保局的最新政策,了解自己城市的参保条件、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毕竟,养老规划是越早越安心。长护险这座正在搭建的“保障桥”,说不定哪天就成了我们养老路上的重要依托!

保险条款太复杂?理财收益不会算?🤔
我们懂您的疑惑!
现在免费开放价值800元的专家1对1咨询福利,为您提供:
✅ 家庭保单专业梳理
✅ 产品优劣深度分析
✅ 量身定制理财保障方案
机会难得,只为助您“一点就通”!
点击下方图片免费领取
与专业规划师聊聊,告别选择困难!👇

免费1对1保险规划服务领取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